股票投资软件 在中国,这类大学越来越火!什么信号?
发布日期:2025-01-27 00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股票投资软件 在中国,这类大学越来越火!什么信号?

在中国,有一类大学正在越来越火——新型研究型大学股票投资软件,势头相当猛。简直就是拳打985,脚踢211。

就在1月13日,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经教育部审批通过,创始人是“玻璃大王”曹德旺,由“国防七子”之首哈工大的名校长王树国领衔,直接喊出口号:

对标斯坦福大学

开局就是高端局,“玻璃大王”的野心再也藏不住了,这是要流芳百世啊。

去年高考还有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新闻,刚刚成立的深圳理工大学,首次招生居然就追平了华南第一名校中山大学,力压“华南小清华”、985高校华南理工大学14分之多。

这样的表现,堪称一鸣惊人,瞬间在家长考生中声名鹊起。

火热录取结果,甚至超出了校方的预期。此前,校方预测录取考生最低排名是18000名,可实际录取时,考生排名被拉升至 1 万名以内。

这意味着,有 120 名广东物理类考生放弃了华南理工大学、深圳大学等知名院校,转而选择了刚刚成立的深圳理工大学。

为什么?

越来越多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开局即“王炸”。学生、家长用脚投票,绝不是无缘无故的。

背后,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之变?

在深圳理工大学、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之前,最早“吃螃蟹”的,是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。

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,从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到2017年官方就大声宣告,生源质量已达到“985高校上游水平”。

从这几年报录比不断下探2%来看,竞争之惨烈可用“厮杀”形容:

2021年,4.45万人报名,录取1160人,报录比2.6%

2022年,5.3万人报名,录取1290人,报录比2.43%

2023年,5.8万人报名,录取1330人,报录比2.29%

2024年,约6万人报名,录取1360人,报录比2.25%

在杭州,2022年才开始招生本科生的西湖大学,如今已经是浙江尖子生的“心头好”。

镇海中学、学军中学、温州中学、杭州外国语学校、杭州二中、浙大附中、萧山中学一等一在全国叫得上名号的中学,如今这里的学子,都将西大视为目标之一。

在2024年的录取新生中,居然不乏高考700多分的学霸。过去这些可都是妥妥的清北种子选手,如今却奔赴了西大!

还有三位学生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,甚至有学生为西大“二刷”——高二报考未被录取,高三继续考(西湖大学创新班)。

上海科技大学在江浙沪的录取名次,也节节攀升,比首次招生时都提升了1000到2000名。

与此同时,各地还在抓紧筹办更多的新型研究型大学。

筹办最积极的,当属经济第一大省广东,共有10所,占全国近一半,已获批建成的有南方科技大学、深圳理工大学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、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、香港中文大学(广州)等,还有正在筹办的大湾区大学、深圳海洋大学等。

全国来看,所有的新型研究大学,也基本分布在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,深圳、广州、上海、苏州、杭州、宁波,均是热门城市。

可以说,新型研究大学已经成为经济强省/市的“必争之地”,引领着时代风向。

如此火爆的背后,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新型研究大学?

国际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阿特巴赫认为,应该具有以下4个特征:

——充足的办学经费

——相对扁平与独特的治理模式

——从国际上聚拢一大批高水平的高科技人才

——在跨学科、有应用前景的领域进行重点布局

简单总结,就是有钱、有人,还有两个“新”:

一是培养模式新,往往践行学院制、导师制、小班教学等等;

二是专业设置新,不少学校只设置了不到10个专业,基本集中在生物、化学、计算机、人工智能等理工学科,并且十分强调跨学科、应用性;

用学界的话说,是“无用之用”与“有用之用”的区别。

比如在传统研究大学,教师可能被鼓励“坐冷板凳”,在办公桌前待几年,只为了攻克数学领域的某个猜想。但是这就很难在短期内转化为科技成果,也就是“生产力”。

而新型研究大学,则重视“投资回报比”,要在短期内,通过巨额投入实现重大突破,看到成效。

拿今年获批的福耀科技大学来说,成立的初衷,便是曹德旺提到的要助力破解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
“出道即巅峰”的深圳理工大学,同样是典例。

作为一个“理工大学”,却既没有理学院,也没有工学院,首批成立的7个学院,包括生命健康学院、合成生物学院、算力微电子学院等,全部为交叉专业学院。

而且在深理工的本科生,每周只上4天课,一到周五,教室门就会被锁上,学生去哪呢?

答案是——实验室。

“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周五一天都在实验室内,从早到晚,一个学期就是18天,比很多专业课的课时都要长。”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说道。

他提到,“当前,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一些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竞争越来越激烈,特别是在STEM(即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,所以必须培养这些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,特别是领军人才。”

在今年福耀集团年会上,王树国同样表示:“曹老先生定了一个目标,要对标斯坦福大学”。

什么样的底气,能喊出对标斯坦福?

有钱有钱,还是有钱。

有网友感叹:上辈子拯救世界,这辈子读西湖大学。

单纯看下西湖大学的宿舍,一股“不差钱”的味道,便扑鼻而来。

单人间,飘窗,空调,双层书柜,淋浴隔间,样样齐全。

本科生一人一间,坐北朝南的房间费用是2200元/学年/人,其他朝向还要再降400元。

从施一公毅然回国、放弃清华副校长职位、斥巨资200亿元筹办开始,西湖大学就充满着传奇。

如今,西湖大学更是有着马化腾、王健林等2万多位捐赠人共同托举,有公务员捐出毕生积蓄,有退休的海外留学生捐赠了房产,截至2023年底,西湖大学的举办方杭州西湖教育基金会接受的捐赠额超过107亿。

今年刚获批的福耀科技大学,同样拿到了100亿元的启动资金。

还在筹建中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也是疯狂砸钱:

位于广州的黄埔大学,项目总投资将近95亿

定址东莞的大湾区大学,总投资估算约100亿

青岛的空天信息大学、依托于南科大的深圳海洋大学,项目投资额都超过了60亿

宁波东方理工大学,创始人是宁波芯片首富虞仁荣,其资金连带股份,直接拿出460亿,其中200亿都是用在办学的刀刃上……

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,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师资力量,也强大到超出想象。

用深圳理工大学筹建办副主任、学术委员会主任赵伟的话来说,“要找全球最好的人”。官网显示,深理工有海内外院士13人,1/4的学者入选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,72%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。

图源:深圳理工大学官网

再看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,前者现有国内外院士61名,90%以上的教师都有海外工作经验,后者拥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,40位两院院士,还有9位美国两院院士,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。

这样的院士数量是什么概念?

拿中山大学来说,百年老校,“华南第一学府”,但是也只有20位两院院士,院士数量却远不及两位新贵。

有钱又有人,自然发展越来越好,连同学生发展一起跟着沾光。

像南方科技大学,在2024年高校生均经费排行榜中,居然排列第三,仅次于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,同属中科系的上海科技大学也位列第17,压过南京大学、中山大学等一众老牌985名校。

经济越发达,就越重视教育。

相比于江浙沪中外合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当前本土发力最猛的、表现最为迫切的,无疑是广东和山东,也是全国经济第一、第三大省。

在广东,东莞的大湾区大学、广州的黄埔大学、南科大牵头筹建的深圳海洋大学,都紧扣服务大湾区的使命。

尤其是深圳,其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,几乎年年高涨:

2021年为964亿

2022年为951.1亿

2023年达到1001.5亿

2024年则计划支出1033.7亿

一年豪掷一千亿,这样的大手笔,其他城市羡慕不来。

孔孟之乡的山东,在教育上,也一直以“舍得”闻名。从2012至2022年,山东省的教育支出连续十一年都占公共支出的20%以上,有十年位居全国首位。找遍全国,能跟它一较高下的,就只有广东和江苏。

这几年在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方面,山东同样不敢懈怠,已经开学的有康复大学,正在筹建中的还有空天信息大学、滨州理工大学等。

广东和山东的选择,无疑也昭示着时代发展的方向。从国家的态度上,也能明显看出。

2020年,国家领导人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,要“加强高校基础研究,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,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”。这是“新型研究型大学”首次高规格亮相。

2021年发布的“十四五规划”中再次提出,要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、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。

可以说,未来,新型研究型大学还会越来越受欢迎,崛起为中国高校的“新一极”。

如果你的亲友正在考虑谋划未来的求学之路,绝对不可忽略这一重大的趋势。

颠覆性的变化股票投资软件,已经在路上。